查看原文
其他

病例还在增长,已经有人开始感谢病毒了

与归 与归随笔 2021-01-20

1


先看一张图片:



说实话,看到此图时,虽然此前已经有所预料,但多少还是有些震惊。


按耐不住好奇,我去检索了下,果然找到了原文:


而且,类似的不止这一篇:


果然,有生之年,我们还是看到了“纵做鬼,也幸福”。


(注:这是汶川地震时期的一个“梗”,语出某省一位作协副主席。很多00后小朋友,应该没有听说过,有兴趣者可以自行去检索。)


2


躺在床上,刷着新闻,我原本以为可以就这么昏昏睡去。


但总有一种“细菌”在我的内心翻滚着、刺挠着,不吐不快,我一定要爬起来写点什么。


虽然以上两篇文章阅读量并不高,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都是善良的人,但这种看待事物和思考价值的逻辑,实在膈应人。


这绝对是一种荒诞,哪怕信奉荒诞者并不自知。


当荒诞在龇牙咧嘴的时候,如果我们保持沉默,就是在纵容倒退。


在既往的传播模式中,一直存在一种套路:灾难与事故——奉献与牺牲——感动与骄傲——歌颂与光辉。   


很多时候,我们置身其中,在每个具体的环节中,有些人并不觉得有问题。


但是,当我们把这个逻辑链条梳理出来,便会发现荒诞与谎言:


一场灾难也好、事故也罢,尤其是人为的,本来是一个负面的东西,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宣扬和传播,反而成了一个正面的东西。


本来是写满责任甚至是罪过的事件,结果在一系列的操作中,反而成了扎根在一些人心中的伟大、胜利、热泪盈眶。


如果我们不把灾难当灾难看,而演绎成了别的东西,当下一场灾难来临时,我们依然会重复迟钝、颟顸和错误。


这其实是最差的结果,比灾难和事故本身还要糟糕。


3


就在我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朋友发来一个视频。


视频里,一对夫妻,丈夫是重庆人,妻子是贵州人。


他们开车从重庆回贵州,结果卡在两者交界的桥上:重庆不允许贵州人进,贵州不允许重庆人进。



转发这个微博的博主说,“看着看着突然掉眼泪”。


这几天,很多官方的声音已经一再强调:不要歧视武汉人,一定要善待我们的同胞。 


我们已经派了三架包机,去海外把我们的武汉同胞接回来,怎么又可以在国内让重庆人、贵州人无家可归呢?


桥的那头是祖国,桥的这头也是祖国,我们的民众不该在这座桥上流浪。  


很遗憾,这个视频刚看完,我又在一个亲友群里看到一个类似的版本,只不过换到了中原地区。


黑灯瞎火里,大叔说着说着眼泪就要下来了:



是的,严控人员流动是为了尽可能地防控疫情,但并不意味着这便高于一切、碾压一切。 


政策是严格的,但可以是灵活的;措施是临时的,但权利是永恒的。


4


看完这两个视频,我又刷到一条新闻,北京市政府:任何社区、村、物业无权阻止无症状返京人员进社区。


报道这条消息的是新华社,说这句话的是北京市政府,作为首都,我们又叫它首善之地,这足以震慑一切桥梁、公路和街道吧?


然而,我们现在太需要这样的声音了,而它本是无可置疑的常识。  


如果非要感谢什么,那就感谢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,以及千千万万为此牺牲了时间、工作、生意的人。  


感谢病毒,你一定是吃错药了,得治。


病毒蔓延给我们造成的,唯有伤害。


而在伤害已成既定事实的前提下,就不要再让肆无忌惮的权力,碾压个体正正当当的权利,进而造成二次伤害了。


至于我们在与病毒搏斗中表现出来的勇敢、团结,这些品质一直都在,并不滋生于病毒。


至于牺牲,那完全是被迫的。


还是那句,如果可以安安稳稳做被宠爱的白雪公主,谁愿意去做身处险境的白衣天使?   


都2020年了,有些烂套路该歇一歇了。


往期回顾:

既然买了双黄连,这11条忠告务必签收

我们错过的武汉

温州,孤悬鄂外的重疫区

如果你关心武汉,就该对纪念科比有共情

如果非要夸防疫,我选择夸浙江

香港疑似病例为何远比内地总和多?


与归随笔

读书写字  文史哲思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